杭州胶囊旅馆怎么样?住一个晚上多少钱?
胶囊旅馆的条件肯定有限,一般价格比较低,几十元.
胶囊旅馆的发展状况
近年来被东南亚、欧洲各国效仿,就连发达的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立陶宛都相继也建成了类似的胶囊旅馆,由于它的低碳环保、低廉价格和便捷服务,深受差旅一族年轻游客的欢迎,入住率非常高.
中国商家也不失时机地结合国情,在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地也在筹建这样的旅馆、客栈,上海和安徽的已经开业.相信这种低碳环保、经济便捷的青年旅馆一定能在短期内成为中国新的一种投资业态,成为低碳生活的新方式.
目前国内也出现了几家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厂家,杭州、西安、上海也相继出现了专业的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厂家.看来,中国的胶囊旅馆业要进一步发展,除了等待市场对新事物的认同外,还需要政府的鼓励、认同,社会的支持及专业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才行.
开一个日本胶囊旅馆多钱?
50个舱位的大概70万左右,你可以咨询陕西太空舱酒店管理有限公司
可以在网上查到联系方式 他们是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厂家
胶囊旅馆 住1晚多少钱
"胶囊旅馆"全方位测评
◆空间大小?住1米8左右的人应该也差不多没问题.
◆结论?空间恰好合适,满足直身坐起要求,但是绝对无法在里面站立.
◆设施配备?配备了梳妆台、电脑桌、无线宽带、USB插口和排气系统等.
◆结论?满足年轻人的基本生活需求.
◆入住花费?一晚四、五十元,团购最低到15元.
◆结论?价格低廉,适合收入微薄的年轻一族.
◆清洁度?空间狭小,易于店主清洁,卫生死角少.
◆结论?比想象中要卫生.
◆私密性?将男女分区,房子上层为女生区,下层是男生区,其中女生区的房间还设置有门.
◆结论?男女分离,防狼有门有店主.
★价格?
不算贵,网上订购更便宜.然而正价入住,其价格与一些宽敞的"家庭旅馆"相比,就失去了竞争力.
★暂时过夜?价格低廉,入住方便,由于种种原因晚上不能回家的人,可以在这里凑活睡一晚.周围便利的交通也方便天亮了找车回家.
★图新鲜?这绝对是新鲜事物,反正也不贵,图新鲜的可以去体验下.
"胶囊旅馆"日文叫"カプセルホテル",就是"Capsule Hotel"的音译.人们也称之为"太空舱酒店、旅馆"、"胶囊公寓"、"格仔旅馆""棺材旅馆""节能青年客栈".是日本极有特色的,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.
除了独立开店,胶囊旅馆往往与桑拿洗浴一并对外营业."胶囊旅馆"非常符合如今人们倡导的低碳、环保理念.由于它的低碳排放、经济实用、安全卫生、节约资源等诸多就优点,现已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,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新加坡、韩国等等国家都已建成了"胶囊旅馆"经营情况超出寻常的好,一般入住率都在100%以上.这说明这种旅馆形式是非常适合现今社会大都市快捷、便利的生活要求.
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.1979年,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,1985年,随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,为容纳大量观光客而紧急修建的胶囊旅馆,经电视台报道之后开始被社会广知.
胶囊公寓的反响
建成月余仍无人租住
2010年年初开始,已经78岁高龄的黄日新老人开始像准备装修的年轻人一样逛建材市场,半个月的时间里他自己坐公交车逛了七八个建材市场,只为找到一种可以防火的墙体."开始我想把'胶囊公寓'做成隔音效果好的,但发现许多隔音材料防火性能差."于是,他舍弃了隔音,而用了防火效果好的纤维混凝土板.前后用了两个多月、花费近3万元,黄老建成了8间"胶囊公寓".如今,这栋小楼里的一百余间出租房全部客满,只有黄老的这些"胶囊公寓"50元一间,"如果嫌贵,20元一间都行."黄老说,这三间出租房是他每月花650元租的,如果有人想租,他愿意赔本租出去. ——"姚明住进去都没有问题"
据设计者黄日新介绍,当前他设计的"胶囊公寓"一共有两种型号,一种宽90厘米,一种宽120厘米,长度都是240厘米."姚明住进去都没有问题."记者发现,324房间内的公寓有120厘米宽,其余两个房间内的公寓为90厘米宽.
"我的公寓墙壁是用钢板和混凝土做的,和北京许多地方将房子隔成小间的木板材料不同,我的公寓具有防火、防盗和防热功能,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."黄日新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说,比起日本的胶囊旅馆1万元人民币的造价和每月640美元的租金,他设计的公寓造价仅为每个2500元左右,而大规模生产成本还可更低,能控制在大约1500元左右.月租金也非常便宜,只有200元到250元,在刚毕业大学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.
黄日新介绍,他在建造公寓之前,受到小说《蚁族》的影响,亲自到北京海淀区上地附近的"蚁族"聚居区唐家岭进行了调查."我印象里1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,放了3张高低床,住了6个人."
"作为小说家,《蚁族》主要是把问题揭示出来,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;但作为工程技术人员,需要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,来帮助政府解决目前突出的住房问题.'胶囊公寓'面向的是那些大学刚刚毕业、工资不高或者没有工作的流动人口."黄日新表示:"我设计的思想就是既让你住得舒服,也让你住得不舒服,住得舒服的意思是比唐家岭的上下铺和在街头流浪要舒服,开支也不高;但如果找到了工作,工资收入有改善了,住房需求提高了,就会觉得住得不舒服,自然就要搬走了." ——问世以来乏人问津
由于2010年初新浪网等门户网站将"胶囊公寓"的新闻推至新闻中心首页,顿时使它成为网络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.而黄日新老人也连日被多家媒体记者追捧,连续不断的采访让一生中极少生病的老人在2010年4月7日夜间拉了13次肚子,在夜间吃了两次药才止住了病情.但真正的租客,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张琪一个人而已.
六郎庄五间楼47号楼外的一间屋子是该楼的租房管理办公室,在此办公的一个小伙子表示,如今除了新闻媒体以外,极少有真正租房的人来问过"胶囊公寓"的事情.一名坐在该办公室的租房者表示,黄日新的公寓做好以后,他曾经去看过,"但是我肯定不租."小伙子表示,他在中关村从事教育培训工作,租住的房子是该栋楼里最小的房子,只有大约6平方米,每月300元."(胶囊公寓)太小了,谁都想住宽松一点的房子."
租住该楼二层一间房的谢长才表示,在黄日新的公寓刚刚做好的时候,他也曾去看过."我觉得挺有新意,对刚刚毕业处于过渡期的大学生来说,有一定的价值,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.毕竟对于在城市里每月挣2000至3000元的大学毕业生来说,拿出800元到900元在城区里租一个房子显得有些难以承受."
谢长才是软件工程师,他租住的房间大约有10平方米左右,每月房租500元."我们这栋楼里,有许多是在中关村卖电脑的."至于有多少是大学毕业生,他表示自己并不知情."我觉得住在胶囊公寓里的生活品质低了一些,我更希望北京市政府的廉租房进度能加快一点,并能对我们外地人开放."
通过该楼外的一个租房标牌上记录的电话号码,记者联系上该楼的房东,他表示楼内"胶囊公寓"所在的3个房间是3个月前由黄日新以每月650元的价格租下来,并经过改造后成胶囊公寓."现在那几间房使用权已经属于黄老,他怎么处理是他的事情,只要不损坏房屋结构,我就没有权利干涉."房东表示,从来没有租客打他的电话询问"胶囊公寓"的事情. ——那房子让人特憋屈
庄宁来自辽宁沈阳,2009年自河南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北京,成为"北漂"一族.但因为刚刚工作没有经验,她所在的单位仅仅支付给她2000元的基本工资."除去了租房款之后,我的工资常常不够用."但她对"胶囊公寓"并没有好感.
"我觉得那不是给人住的.我来北京,宁可住多人间的学生公寓,也不愿意住那样的屋子.没有窗户的房间让人感到特别窒息,那么小的地方,进屋一脱鞋就直接到床上.如果只是暂时住几天还可以,要长期住对身心都不好."庄宁对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:"本来北漂一族对生活的心态就很重要,如果一直住在那个地方,心里肯定憋屈死了."
在私密性的问题上,庄宁认为"胶囊公寓"有一点优势,"但人不能光靠一个空间的私密去保护自己的隐私啊.人是要群居的,平时都要和人进行交往的.在这一点上,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去住这样的房子来保证私密性."她认为一间屋两个人居住也是比较好的状态."两个人可以作个伴,不至于孤单,而且也不拥挤."
而在政府如何安置刚毕业大学生的居住问题上,庄宁希望"最好能提供统一价位的出租房,我最怕受骗了.还有水电费网费最好有统一的模式,可以分户来用."她认为,比较合适的房屋应当是10平方米左右,两个人居住,这与狭小的 "胶囊公寓"相比,至少在空间上还是要宽敞很多.
"刚毕业的学生,如果一个人住在"胶囊公寓"里,每天没有机会和人交流,信息闭塞,思维模式单一,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容易出现偏差.而如果租床位的话,虽然在休息上有些劣势,但学生一般都是从宿舍过来的,短期内应该可以适应的."
而在某网站做编辑的潘幸之告诉记者,她觉得"胶囊公寓"的创意很好,如果价钱合适,她愿意去住.她到2010年已经工作了4年,成为所在网络公司的资深员工. ——对高房价的反讽
针对"胶囊公寓"现象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电话采访了《中国不高兴》作者之一的刘仰.刘仰告诉记者,同样的东西在日本很早就有了,只是名字不叫"胶囊公寓"而已,这都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,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的产物.他表示,除了胶囊公寓以外,在深圳还出现了"集装箱房屋"、"大树屋"等,这都是房地产市场价格畸高所造成的."在北京,现在100万元根本买不到一套像样的住房,但这100万元有多少人一辈子也挣不到."
人民日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员告诉记者,在当前房价不断被推高至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背景下,黄日新推出"胶囊公寓",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,而是对高房价的一种反讽.
黄日新介绍,当前的"胶囊公寓"所在的六郎庄村虽然距离中关村近在咫尺,但还是农村."我有一个梦想,就是让这个公寓'农转非',由政府和大型的企业在城市里建造,提供给刚毕业的大学生,解决他们所遭遇的住房困难."
"我今年已经78岁了,退休工资有3000元,老伴的退休工资有2000多元,我和老伴商量,我们的钱吃也吃不了那么多,穿也穿不完,我们就拿上每月2000元做公益事业,希望'胶囊公寓'能被政府和社会重视,解决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住房问题."黄日新说,他希望有意愿的大型企业和公益机构能够与他联系,他可以转让专利,做一件造福社会的好事情.